葉金福:失智老人“頻頻走失”亟需一把守護傘
作者:葉金福 稿源:時評界 編輯:洪小兵
重陽節將至,近期與老人有關的話題備受關注。其中,失智老人走失問題,不僅是家人之痛,更是社會之痛,亟須引起各方重視。記者近日從寧波市公安部門獲悉,今年以來僅海曙、江北、鄞州三區就有此類走失警情近1500起。(10月22日《寧波日報》)
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群老年癡呆患病率為4.2%。另據民政部2016年發布的《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研究報告》顯示,每年全國走失老人約有50萬人,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約為1370人。其中,走失老人死亡率達9.78%??梢?,失智老人走失現象不但“頻發”,而且走失之后隱患多,危險大。
近年來,老人走失現象在各地屢有發生,這些走失的老人大多患有老年癡呆癥或健忘癥。由于平時子女們忙于工作或農事,沒有時間看護,因而,這些老人走失比較頻繁。老人走失后,有的幾天后才被找到,有的甚至在十天半月或數月后才被找回家。更有甚者,有的竟然一走就再也杳無音訊,死活不知。這不但給家人帶來了焦慮和痛苦,而且也無形中增加了尋找的壓力,增添了不少的經濟負擔。
其實,失智老人走失之后是相當危險的。由于老人患有老年癡呆癥,意識不清,一旦離家走失,就極有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。而即使在外面有人發現了走失的老人,也往往因為老人語言不通、意識不清等原因而不能得到及時的救護。加之,老人歲數大了,自理能力差,因而極有可能引發生命危險。
因此,筆者以為,失智老人“頻頻走失”亟需一把“守護傘”。首先,作為子女,要給予老人更多的“特殊關愛”和“細微照料”。眾所周知,老人一旦患有老年癡呆癥,就不如一三歲小孩,如果走出家門,走失的概率就會相當高。因此,子女要多長一些“心眼”,一方面,可以在老人身上較顯眼的地方放置一張聯系卡,包括姓名、年齡、住址、聯系電話等,這樣一旦走失,被路人發現也可以便于及時聯系;另一方面,作為子女,要給予更多的特殊關愛和細微照料,平時要讓老人片刻不脫離自己的“視線范圍”,如果臨時有事,要委托鄰居幫忙照看,以確保老人不會盲目走失。
其次,政府部門不妨采取“技防”措施,比如給失智老人免費配備定位手環,一旦發現老人走失,就可通過“技防”措施幫助走失老人及時、平安回家。同時,城鎮社區、農村兩委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,不妨設立老人看護中心,對這些失智老人進行集中看護,既解決老人子女照料和看護上的不便,又能確保老人不會輕易走失。
其三,社會關愛不可少。無論是誰,一旦發現走失老人,都應第一時間給予關心和幫助,要及時與其家人保持聯系,不能聯系的要與當地政府部門取得聯系,讓走失老人既有“歸屬感”,又有“溫暖感”,從而讓走失老人能夠得到及時救助,及時回家。
當然,除了通過撐起一把“守護傘”防范失智老人走失之外,還需做好老人癡呆癥的早期預防工作,通過完善體檢預防、診療救治體系等措施,給予老人特殊的護理、精心的治療,讓他們遠離疾病,避免失智。如此多方守護,就一定能防范失智老人不再“頻頻走失”。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時評界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時評界”。紙媒使用稿子,須告知本網站,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,由紙媒支付稿酬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XX(非時評界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如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存在問題,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,聯系方式:電話:15275837293 E-mail:spj@shipingjie.net QQ:1969838368
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。所有投稿的作者,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。
·高連奎:一戰國際秩序大博弈 (2014-03-19)
·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(2014-01-07)
·高連奎: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(2013-12-23)
·“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”——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(2013-12-14)
·自發秩序,還是社會契約? (2013-12-03)
周志宏:“星星的孩子”需要你我共同關愛
葉金福:“買短乘長拒不補票被行拘”一點也不
游德福:拓展全球視野助跑經濟發展加速度
周志宏:期待“敬老助老”成為習慣之舉
郭喜林:在無言凝眸中欣賞美
因“開門殺”致人身亡,背后是對法規的漠視
葉金福:“首違不罰”體現執法溫情
苗鳳軍:女官員花50萬美臀想給誰看
朱波:讓不收彩禮“好岳父母”多些再多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