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學麗:讓青春在鄉村振興中點亮“絢燦之光”
作者:孫學麗 稿源:時評界 編輯:洪小兵
日前,首屆“兩山杯”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新創意創業大賽創業賽道迎來決賽評審,決賽階段異常激烈,在各村兩委和運營公司的支持下,學生們深入鄉村開展田野調查,與村委、村民、非遺傳承人、村內企業等面對面交流,發掘鄉村資源,打造特色空間和文旅產品,激活鄉村發展的潛力。青年人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,也是鄉村振興的希望。青春孕育無限希望。作為新時代的年輕干部,要牢記囑托,積極投身基層,讓青春的種子、青春的力量在基層的廣袤大地上開花結果,綻放光芒。
要始終把使命放在心上,點亮“信仰之光”。鄉村廣闊的土地孕育著無限機遇與希望,為許多年輕人提供了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。實踐證明,青年在農村發揮著積極的作用,他們頭腦靈活、思維活躍、接受新鮮事物快,有文化素養、技術知識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成為鄉村振興中的生力軍,為鄉村注入了活力與創新、希望與動力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,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。新的征程上,作為一名年輕干部,要堅定理想信念,把準人生航向,面對急難險重任務勇于迎難而上,把辛勤勞動的汗水揮灑在崗位上,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中續寫青春榮光。
要始終把汗水灑在一線,點亮“實干之光”?;鶎迎h境雖然比不上大城市光鮮亮麗,但是基層一線最貼近群眾,最貼近實情,為年輕干部的成長成才提供了肥沃土壤。成長無捷徑可走,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,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。當今時代,知識更新不斷加快,社會分工日益細化,新事物新領域層出不窮,這既為青年施展才華、競展風采提供了廣闊舞臺,也對青年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作為一名年輕干部,要把學習當成終身課題,向書本學習、向實踐學、向群眾學,在學習中鍛造干事寬肩膀。要把復雜工作環境當作磨練自己的 “練兵場”,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踔厲奮發、篤行不怠,大難難事面前,做到心中有策、手中有招,進而不斷積小勝為大勝,把美好藍圖最終變成現實。
要始終把真情留給群眾,點亮“為民之光”。心中沉淀多少真情,腳下沾有多少泥士。青年干部要主動下沉到基層去,深入田家地頭,用腳步丈量民意。常坐群眾“熱板凳”,做群眾“知心人”,和群眾保持“零距離”,認真傾聽群眾的 “家常話”“牢騷話〞“心里話”,讓群眾呼聲“浮上來”,從群眾的“表情包”里找準工作方向,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。更應該以扎實的專業知識為基礎,以基層組織為支持,以政策的利好為保障,不懈奮斗、拼搏實干,為鄉村各項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青春力量,在偉大征程上留下無悔的青春奮斗足跡。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時評界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時評界”。紙媒使用稿子,須告知本網站,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,由紙媒支付稿酬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XX(非時評界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如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存在問題,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,聯系方式:電話:15275837293 E-mail:spj@shipingjie.net QQ:1969838368
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。所有投稿的作者,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。
·高連奎:一戰國際秩序大博弈 (2014-03-19)
·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(2014-01-07)
·高連奎: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(2013-12-23)
·“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”——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(2013-12-14)
·自發秩序,還是社會契約? (2013-12-03)
葉金福:“電競酒店”應守住“法律底線”
周口五百人搶收一塊玉米,別想得太不堪了
領導檢查禁止機械收花生,這樣的檢查請少來
苗鳳軍:河南村BA上演全武行,別想得太可怕
郭喜林:陪護老年患者不是容易的事
艾才國:博士辭職開民宿,沒什么不可以!
廖衛芳:別讓教師承擔“非教學任務”
周志宏:對惡意索賠不能息事寧人
李蓬國:玉米地遭五百余人哄搶,不宜“地域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