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凡:存錢5萬被要求出具證明是一場鬧劇
作者:尚凡 稿源:時評界 編輯:洪小兵
近日,浙江湖州一位女士發布視頻稱,去銀行存5萬元,不僅被要求提供收入證明等材料,而且還受到柜員的“審問”,讓她覺得很不舒服。(2月7日 每日經濟新聞)
銀行者,以服務群眾為宗旨之金融企業也,吸收存款,既是其主要業務,更是其獲得利潤的根本所在;面對南來北往的顧客,理應視儲戶為上帝,笑臉相迎,熱情服務,及時辦理相關手續,讓其高興而來,滿意而歸。
然該銀行的柜員,面前來存錢的此女士,不僅要求其出具收入證明,而且還像審犯人似的,一幅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樣子;如此服務,背離了銀行服務宗旨,透出了令人作嘔的官商氣息,體現了對儲戶的不信任,難怪會讓該女顧客感到不舒服。
一石激起千層浪,此事經媒體披露后,很快就引發媒體關注,或許曾遭受過銀行有意無意的“刁難”, 眾網友也不甘寂寞,為此紛紛發聲,指責該銀行“自我加戲”、給顧客找事、“官腔、官味”不改,與顧客過不去。
誠然,銀行歸根到底不過是服務機構,并非國家執法機關,從某種意義上講,顧客沒有義務接受其“質疑”,自身也無權質疑公民錢財之合法與否;此舉顯然是多此一舉,自討沒趣,理應為客戶的“不舒服”承擔責任。
如此作派固然折射出了柜員服務態度問題,有其自身不對之處,然冷靜思之,柜員之所以如此,不過是在執行“中國人民銀行等三部門聯合印發了《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》罷了,奉命行事,有規可循,何錯之有?
再者,俗話說端人碗就得服人管,銀行從業者,不僅收入可觀,而且工作輕松、環境好,且在市場經濟背景下,端的并非是打不爛的鐵飯碗;誰又愿意為了讓客戶的“舒服”,去“得罪”銀行,去得罪自己的飯碗呢?
服從指揮、聽從安排,不折不扣地執行上級之規定,縱然有些“機械、過分”,縱然可能讓顧客感到“不舒服”,但終歸是難得之品質,不但不該受到指責,(時評界評論)而且還當發揚光大;照章辦事,有規可循,錯在哪里?
透過中國人民銀行等頒布的此規定,不難發現其本意,并非與“大額”客戶“過不去”,而是為了打擊洗錢、詐騙等違法犯罪,堵住漏洞,保護群眾之合法收入,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;不可否認,其用心良苦,出發點是好的。
面對柜員之“詢問”,該大額儲戶既沒按要求出具“證明”,也未如實回答“質疑”,不過是從5萬元存款中抽出一百元,變“大額”為“小額”,變一次存款為二次存款,就輕輕松松地破解了此難題,讓問題迎刃而解。
透出相關之報道,不難發現此規定存在漏洞,顯然是走了過場,是形式主義惹下禍;不但未能收到預想之功效,而且還給“柜員”找了事,讓銀行背了黑鍋,傷其金融形象,令大額客戶與社會感到“不舒服”。
顧客就是上帝,就是衣食父母,銀行依然。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,方便顧客,不給顧客增堵、添亂,乃是銀行等眾服務機構之經營底線;邁步新征途,還望相關銀行尤其是上級部門深思,與時俱進,亮改革之劍,別再上演讓顧客“不舒服”的鬧劇了。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時評界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時評界”。紙媒使用稿子,須告知本網站,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,由紙媒支付稿酬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XX(非時評界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如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存在問題,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,聯系方式:電話:15275837293 E-mail:spj@shipingjie.net QQ:1969838368
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。所有投稿的作者,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。
·高連奎:一戰國際秩序大博弈 (2014-03-19)
·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(2014-01-07)
·高連奎: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(2013-12-23)
·“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”——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(2013-12-14)
·自發秩序,還是社會契約? (2013-12-03)
廖衛芳:強制購物式旅游必須露頭就打
童其君:茌平以用心守護平安
社會治安滿意度全市第一,茌平公安是如何做到
郭喜林:讓平安成為百姓永遠的幸福感和獲得感
巨石壓腿夜困野外,倒逼居家養老補位
“先游后付”旅游新模式值得借鑒推廣
周志宏:規范手機預置軟件須共同發力
“看電影自購3D眼鏡”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
游德福:泄憤撞壞他人車輛,“斗氣”害人害己